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7-02來源: 信息時報圖為華僑糖廠舊址。 通訊員供圖
  相關新聞
  廣州文物“救命錢”終於來了!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蔣雋 通訊員 曹曉亮) 廣州市每年6000萬元的文物保護資金終於落地了!昨天,《2014年廣州市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安排計劃》獲得審議通過,其中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將報市政府審批後啟用。
  據悉,廣州今年計劃安排第一批約4080萬元用於各項文物保護,其中大部分用於國有和私人不可移動文物搶修,共計約2700萬元,此外專項資金預撥590萬元聘請文保監管員,而國有土地出讓前考古勘探發掘也將花費700萬元。
  目前各區已向市裡申請文物修繕及聘請文物監督員補助,其中越秀、增城和黃埔申請補助資金數額最多,分別為630萬、573萬、548萬。越秀區不可移動的歷史建築數量最多,增城和黃埔兩區的古墓數量較多,這導致其區級文保資金支出較多。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田桂丹 通訊員 穗規宣) 廣州擬再增80處歷史建築,認定後,歷史建築數量將上升至478處,進一步豐富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昨日上午,市長陳建華主持召開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第一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二批)推薦名單》(以下簡稱《第二批名單》)。下一步,名單完善後將報市政府批准。
  歷史建築擴展至非歷史城區
  第二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通過市名城委審議,標志著廣州歷史建築保護工作在城鄉結合、新舊結合、市郊結合的基礎上,以歷史城區內為主擴展到全市11個區。新一批歷史建築所在區域分別為:越秀區11處、荔灣區6處、海珠區6處,天河區5處、白雲區7處、黃埔區2處、番禺區23處、蘿崗區4處、花都區8處、南沙區1處、從化區6處、增城區1處。
  結合第一批的類型特點,本次推薦名單著重補充了鄉村地區的文化遺產:祠堂類、民居類遺產,原城市郊區的工業遺產,及位於城市公園、鄉村地區的門樓、橋、船閘、井等構築物遺產。
  《第二批名單》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重點平臺項目與三舊改造項目的文化遺產保護線索;第二部分為市名城委會議上明確要求補充的名人故居、古橋、古井等特定的建築類型。另外,《第二批名單》將構築物也列入保護名單,包括橋梁、古井、亭、船閘、公園小品、門樓和石板路等。
  第二批名單類型及代表建築
  (1)工業遺產:包括製糖業、造船業、倉儲等,體現了建國後廣州作為華南地區重要工業基地的歷史地位和地方產業特點(案例:華僑糖廠舊址〔拱形倉庫〕)。
  (2)辦公教育建築:有的展示了民國時期教育建築風貌,有的是1949年以後廣州高等教育的代表性建築,還有反映人民公社時期的禮堂建築(案例:著義小學校門樓舊址、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華南農業大學亞太地區桑蠶培訓中心)。
  (3)壇廟祠堂:主要分佈在廣州周邊地區的村落,仍保留詩書傳家的傳統和家族祭祀,此次入選的祠堂以從化城郊和番禺小谷圍較為集中(案例:南野公祠、鄭田廟嶺村石王古廟)。
  (4)名人故舊居: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文化中心和華僑城市,許多華僑和著名學者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生活痕跡。保護著名教授學者和僑商僑領舊居,既是對其個人的紀念,更是為了體現和傳承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案例:同福西路歧興中北4-1 民居 〔羅明燏舊居〕)。
  (5)傳統民居:大部分建於清末民國,以“三間兩廊”形制居多,室內外裝飾富有嶺南特色(案例:均益路5號民居)。
  (6)近現代民居:自清中葉開始,廣州居住建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呈現出風格各異,中西融合的建築特色,很多近現代民居中西合璧,體現了兼容並包的城市特色(案例:庚輝坊北街10號民居)。
  (7)構築物:包括橋梁、古井、亭、船閘、公園小品、門樓和石板路等(案例:“沙井氣”井、東湖船閘)。
    (原標題:廣州擬增80處歷史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zjjzdmrblh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